探寻声音境界 还原诵读本质中年作者|梁实秋 朗读|高昂钟表上的时针是在逐步地移动着的,移动得如此之慢,使你险些不感受到它的移动,人的年龄也是这样的,一年又一年,总有一天会蓦然一惊,已经到了中年。到这时候或许有两件事使你不能不注意。
讣闻不停地来,有些性急的朋侪已经先走一步,很煞风物,同时又会突然以为一大批一大批的青年小伙子在眼前泛起,从前也不知是在什么地方藏着的,如今一齐在你眼前摇晃,叩首碰脑的尽是些昂然阔步满面东风的角色,都像是要去吃喜酒的样子。自己的同伴一个个地都入蛰了,把世界交给了青年人。所谓“耳畔频闻故人死,眼前但见少年多”,正是一般人中年的写照。从前杂志反面常有“韦廉士红色补丸”的广告,画着一个憔悴的人,弓着身子,手扶在腰上,旁边注着“图中寓意”四字。
那寓意对于青年人是相当深奥的。可是这幅图画却常在一般中年人的脑里涌现,虽然他纷歧定想吃“红色补丸”,那点寓意他是明确的了。一根黄松的柱子,都有弯曲倾斜的时候,况且是二十六块碎骨头拼凑成的一条脊椎?年轻人没有欠好照镜子的,在店肆的大玻璃窗前照一下都是好的,总以为大致上另有几分姿色。这顾影自怜的习惯逐渐消失,以至于有一天偶然揽镜,突然发现额上刻了横纹,那线条是显明而有力的,像是吴道子的“莼菜描”,心想那是抬头纹,可是低头也还是那样。
再一细看头顶上的头发有搬迁到腮旁颔下的趋势,而最令人惊心动魄的是,鬓角上发现几根鹤发,这一惊非同小可,平素一毛不拔的人到这时候也难免要狠心地把它拔去,拔毛连茹,头发根上还许带着一颗鲜亮的肉珠。可是没有用,岁月不饶人!一般的女人到了中年,更着急。哪个年轻女子不是丰满丰润得像一颗牛奶葡萄,一弹就破的样子?哪个年轻女子不是玲珑强健得像一只燕子,跳动得那么轻灵?到了中年,全变了。
曲线都还存在,但满不是那么回事,该凹入的部门酿成了凸出,该凸出的部门酿成了凹入,牛奶葡萄要酿成金丝蜜枣,燕子要变鹌鹑。最袒露在外面的是一张脸,从“鱼尾”起皱纹撒出一面网,纵横辐转,疏而不漏,把脸逐渐织成一幅铁门路最蓬勃的舆图,脸上的皱纹已经不是熨斗所能烫得平的,同时也不知怎么在皱纹之外还经常加上那么多的苍蝇屎。
所以脂粉不行少。除非粪土之墙,没有不行圬的原理。在原有的一张脸上再罩上一张脸,本是最轻便的事。
不外在上妆之前下妆之后,容易令人遐想起《聊斋志异》的那一篇《画皮》而已。女人的肉似乎最禁不起地心的吸力,一到中年便一齐松懈下来往下堆摊,成堆的肉挂在脸上,挂在腰边,挂在踝际。听说有许多西洋女子用擀面杖似的一根棒子早晚满身乱搓,希望把浮肿的肉压得结实一点,又有些人爽性忌食脂肪忌食淀粉,扎紧裤带,活生生地把自己“饿”回青春去。
有几多效果,我不知道。别以为人到中年,就算完事。不。
譬如登临,人到中年像是攀跻到了最岑岭。转头看看,一串串的小伙子正在“头也不回呀汗也不揩”地往上爬。再仔细看看,路上有很多多少块绊脚石,曾把自己磕碰得鼻青脸肿,有很多多少处陷阱,使自己做了若干年的井底蛙。追念从前,自己做过扑灯蛾,惹火焚身,自己做过撞窗户纸的苍蝇,一心想奔灼烁,效果落在粘苍蝇的胶纸上!这种种情形的视察,只有站在最岑岭上才有可能。
向前看,前面是下坡路,好走得多。施耐庵《水浒》序云:“人生三十未娶,不应再娶;四十未仕,不应再仕。”其实“娶”“仕”都是小事,不娶不仕也罢,只是这种说法有点中途弃权的意味。
西谚云:“人的生活在四十才开始。”似乎四十以前,不外是几出配戏,好戏都在后面。我想这与康健有关。
吃窝头米糕长大的人,拖到中年就算不易,生命力已经蒸发殆尽。这样的人焉能再娶?何须再仕?服“维他赐保命”都嫌来不及了。我瞥见过一些得天独厚的男男女女,年轻的时候愣头愣脑的,浓眉大眼,生僵挺硬,像是一些又青又涩的毛桃子,上面还带着挺长的一层毛。他们是未经琢磨过的璞石。
可是到了中年,他们变得润泽了,容光焕发,脚底下像是有了弹簧,一看就知道是内容充实的。他们的生活像是在饮窖藏多年的陈酿,浓而芳洌!对于他们,中年没有悲伤。四十开始生活,不算晚,问题在“生活”二字如何诠释。
如果年届不惑,再学习溜冰踢毽子放鹞子,“偷闲学少年”,那自然有如秋行春令,有点委曲。半老徐娘,留着刘海,躲在茅房里穿高跟鞋看成踩高跷般地训练走路,那也是惨事。
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地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科班的童伶宜于唱全本的大武戏,中年的演员才气担得起大出的轴子戏,只因他到中年才气真明白戏的内容。
梁实秋-中年来自声境界00:0010:45朗读者高昂中华文促会语言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华文促会朗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山西省朗诵艺术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懂点技术懂点节目也懂点播音传统媒体资深从业者爱说真话、实话、明白话“声境界”民众平台开办人。
本文来源:kaiyun-www.ztms.cc